经验交流

眉山市彭山区关工委加强基地建设关爱成效明显

2022-10-20 10:59文章来源: 关工委
字体:【    】 打印

眉山市彭山区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区关工委主动作为,相关部门密切配合,于 2013 年在原谢家镇闲置的曾红小学基础上进行改扩建,建立了彭山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,充分整合资源,完善场地设施,拓展功能展室,开发实践课程,丰富活动内容,创新运行模式,健全制度机制,成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平台。9 年来共开展实践活动 173 期,培训中小学生31605 人,有效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深受青少年喜爱、家长称赞和社会好评。

一、着力“五个坚持”,推动实践基地建设(一)坚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。基地建设过程中,历届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基地建设都十分关心,放在心上,抓在手上,定期听汇报,出思路,指方向,全力解决人、财、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,在资金、土地等方面大开“绿灯”。区委、区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地调研,召开现场会,指导、检查工作,确保了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。(二)坚持区关工委统筹协调。区关工委坚持抓好统揽协调工作,每年都要到基地调研,召开现场办公会、座谈会等,了解情况,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特别是基地新建 8 个展室的工作,区关工委先后多次到基地召开座谈会,征求意见建议;多次召开专题会协调区级 10 多个部门共同筹资,保证了展室的高质量建成。(三)坚持发挥教体局主管作用。基地注重发挥教体局的主管作用,一是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,将基地作为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主阵地,组织中小学生成建制到基地接受培训,班主任全程参与学生的管理。二是负责基地专职管理干部和师资的配备、培训和管理,妥善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。三是落实基地领导成员配备、教师业绩考核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。(四)坚持部门齐抓共管。坚持与组织、宣传、政法、教体、卫生、文化、交通、财政、团委、妇联等部门形成多方参与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建立完善工作协调联动制度,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络、沟通,融入相关部门工作,努力形成工作共谋划、活动共推进、经费共筹集、资源共利用、成果共分享的工作局面。(五)坚持抓好对外宣传。一方面,在管理中注重总结经验,加强资料整理,精心制作基地各类宣传图片和影像资料。另一方面,通过报纸、电视、微信、微博等媒体及橱窗、专栏进行广泛宣传,让中小学生、家长、社会了解举办基地的目的意义和教育功能,打造基地的良好品牌形象,为基地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。

二、健全保障机制,确保基地健康正常运行(一)管理体制保障机制。按市关工委、市教育局、团市委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》精神,构建了由区关工委主任为主任,关工委执行主任为副主任,教体局、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,教体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,基地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。(二)生源保障机制。区教育和体育局在每年春、秋两季以文件方式,组织全区 48 年级学生分期分批进入基地培训。每期培训时间为 2 天,每周安排 2 期,每期培训 200 人左右,分班管理。(三)经费保障机制。基地的基本建设、设备购置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,严格按市发改委、市财政局、市教育局《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经费保障的通知》要求,将基地的日常公务费纳入财政预算,由区县财政根据基地实际需要核定拨付。学生参加活动,只收取必要的交通、伙食费,对贫困学生视情况予以减免。(四)制度保障机制。制订了《彭山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》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须知》《校长岗位职责》《辅导员岗位职责》《实践活动学校带队领导职责》《实践活动学校带队教师管理职责》《生活老师管理职责》《学生宿舍安全制度》《学生活动规范》《宿舍管理规范》《学生就餐须知》《炊事员工作职责》等,从制度上明确职责,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安全、有序运行。(五)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。由区教体局在全区正式教师中选派有事业心、责任感、热爱校外教育的同志担任校长和专职教育人员,负责基地教学正常开展。合理解决其职称评聘、生活待遇问题,制定并落实班子、教师业绩考核办法,激励教师热心自己的本职工作。为了提升教师实践课程教学能力,基地切实加强对实践基地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,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,交流基地的管理和实践课程教学经验;基地教师每期通过集体学习和利用网络平台——“全国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”分享的全国各个基地的实践案例,不断提高基地教师对实践课程的执行能力、活动调控能力、学生活动组织能力。(六)教研保障机制。确定教研目标。要求教师转变观念,以“生活即老师、社会即课堂”为理念,以“挑战自我、激发潜能、熔炼团队、和谐关系”为目标,在教学上不断探索与创新,让自己的教学与实践基地的理念目标统一起来。构建适合实践课程开展的教学模式。基地的课程设置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,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探索出操作性、师生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。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。实践基地教师人数少,课程内容多,为保证基地活动任何时候都能顺利开展,要求教师在精于本职业务的同时,要学习和熟悉其他活动、其他场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,做到一专多能。

三、整合资源,创新基地实践教育路径(一)合作办学,提升实践教育效果。基地与成都德瑞克和枫林体育拓展公司合作,开设了破冰、铁甲履带、生命之旅体验课程,让学生学会融入集体、增强团队意识;与区特警大队合作,开设了军训、内务整理、防火防震演练、军事四项等课程,让学生学会如何生活、生存,同时增强国防意识;与成都竞技人足球俱乐部合作,开设了快乐英语足球,使学生在学习足球的同时,体验到纯正的英语口语交流。同时,基地在不断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,根据学生特点,着眼长远,不断开发、完善课程设置。近年来,先后开发了梅花桩、生死相依、钻电网、过断桥、抢滩登陆、孤岛求生、徒手攀岩等 30 多个实践活动项目,实践课程得到了极大丰富。(二)整合社会资源,拓展实践教育渠道。一是整合周边资源。基地利用周边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凤鸣花谷、岷江现代农业嘉年华等丰富的资源,开展生活实践活动。如利用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凤鸣花谷开设花卉种植、采摘、包装与养护的课程,利用岷江现代农业嘉年华开设蔬菜、农耕文化体验课程,让学生进行农业实践,体验劳动生活,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。二是整合部门资源,参与基地活动室的建设。区关工委协调区教体局、科协、消防大队、环保局、交警大队、防震减灾局、卫计局、法院、公安局等部门,由基地安排房舍,部门出资金技术,投入 140 多万元高质量建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室、科技体验馆、消防安全与环境保护室、交通安全室、防震减灾与国防教育馆、青春与健康主题室、模拟法庭、禁毒教育馆 8 个馆室。既丰富了基地实践内容,又为部门提供了面向青少年的长久教育阵地。(三)请专家上课,深化基地主题教育。基地聘请了一批热心青少年教育活动的“五老”志愿者为兼职教师,给青少年忆传统、讲国情,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。

四、发挥基地功能,打造关工委关爱活动新平台基地由区关工委参与建设和领导,也是关工委重要的关爱活动平台。区关工委每年召开一次基地管理工作会,听取基地工作汇报,研究解决基地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。基地投入使用后,关工委组织的青少年夏令营、冬令营活动都由基地承办。2020 年,围绕“讲好抗疫故事,坚定三个热爱”的主题,在基地布置了抗疫精神宣传展板。2021 年,围绕“学党史、颂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主题,在基地布置了党史宣传教育展室。目前,基地已经成为区关工委对青少年进行常态化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、法治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。

浏览次数: